公告版位
活力女王-白錦蘭KellyPai 電話0975-935190 email:apex.kelly@gmail.com 全方位健康管理諮詢服務:健康檢查、基因檢測、體重管理、抗老化細胞檢測

得到癌症人人有機會,沒人有把握可以全身而退,我週遭舉不完的case。

前夫~肺腺癌初期發現,CEA指數正常,X光一個白點,追蹤斷層跟MRI確診,切除後依然可以大小聲,好得很。

 

母親,78年乳癌硬塊發現後切除,化療也只做了一次,活了23年無憂無慮不用擔心癌症的生活,但無預警的感冒症狀,癌指數正常,但醫生覺得很怪不尋常,因為肺不會無故積水5公升,醫生棄而不捨的追發現遠端轉移到肺,身體沒有異狀卻是末期,總是落入生命只剩兩年的倒數計時,每天都要擔心在一起的時間少了,身體的日漸虛弱,進急診室變的頻繁,而我只能逼她聽話做化療,殊不知癌末的病人進入化療,就與生活與生命品質劃上句點,人生如果還能有一次選擇,我寧願把做化療的時間,帶她玩、帶她吃、帶她享受生命的最後一個階段,寧願一路玩到掛,我也不要她做化療,因為對得到癌症的後續選擇無知,醫生也不會提供客觀的建議,除了醫療其實我們還有別的方法可以討論與思考。

 

老爸剛開完攝護腺癌的手術,半年內PSA從正常到異常,切除後確認二期未轉移,沒大礙追蹤就好,達文西手術雖貴但真的很值得花這20萬,他現在依然走路比我快,做家事、運動、買菜,生活沒改變。

 

現在面對癌症,比的是如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健檢一定要做,且一年定期一次十分必要,發現癌症時當然初期比末期好,癌化前預測靠基因檢測(自發性癌症基因檢測可以在身體癌化時,透過癌症的游離DNA,提早做預防),安全防護還是要靠一年一度的全身健康檢查,靠良好生活習慣,所以養成良好運動習慣不用懷疑,靠自己對身體的覺知,所以每天花些時間靜心也是一種我建議的方法,我不知要讓大家如何懂,且落實做,但我想你加入一天癌友社團,你就不會再鐵齒。

 

安潔麗娜瓊莉說得好,我不想讓孩子承受失去我的擔心與無助,為了家人,照顧好自己是王道,從建立觀念做起,大家都能平安健康。By 活力女王Kelly


活力女王KellyP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些日子看到網路霸凌造成藝人自殺的事,我想他的哥哥說得很好,對她好的人往往比她想像中的還多,這個社會目前已經轉型成人手有Line,FB,微信,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近了,交流多了且方便,但無法改變的是每一個人的個性,有好惡,有喜怒哀樂,有時自己個人觀感問題,會在line的群組去影響一個人甚至於是一群人, 只要你不合她意,或是有利益衝突,或是只是單純的看你不爽,用自己想像中的言語去攻擊你這個人,打壓你這個人,汙名化你這個人。

 

人說的,當有一群人說你不好時,往往主事者就用一群人去認定你這個人,而我們就背負著這樣的"人言可畏"而生活著,阮玲玉的自殺不也是如此,這樣一群人的語言與汙名化,就無形中形成一種霸凌,你可以在意,也可以傷心,但你要學習去跨越,因為只要你生活在這個社會裡,跨越才是生存之道,並努力扭轉局勢中,你才能走出你自己的路。

 

為何我這麼清楚,因為無形中被霸凌也不只一次了,總是一次次的學習跨越,學習看待這些事情,學習去面對,學習去為自己而活,做自己,而不讓自己活在人言可畏裡。

 

人生處處需要轉念,轉念也在於一念之間,自己要用樂觀且積極地態度去面對,對你好的人人往往超出你的想像,只要念頭一轉,處處皆有助益,人人都是你的貴人,沒想到,今天是周日,練完舞拖著疲憊的身體要去開車,收到貴香姊的訊息,幫我介紹基因檢測的客戶,從去年12月來,許多過去美兆人的幫忙,轉介相關的客戶與通路給我,曾經在婦產科跟生殖中心努力過的,醫生的疼愛與幫忙,每每讓我感動萬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生得許多貴人者,更是一件幸福的事,內在是豐足的,心靈是快樂的,轉念後讓我看到自己的優點,讓我知道自己還是優秀的,這樣就夠了。

 

我相信我的個性不好,沒有耐性,愛生氣,但我對每個人都是真誠以對,喜歡我的人就是喜歡,就是一輩子的朋友,而我的朋友,我在意的每一個人,兩肋插刀我都可以。

 

謝謝大家,我的知己與貴人們,不論成敗與否,你們對我的好,感念於心,我會好好跨越一切障礙,好好經營自己的活力人生。心有所感於是忍不住碎碎念了一下。 By 活力女王


活力女王KellyP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基因大解密~~基因檢測簡單問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也許環顧我們身處的現實,仍舊有許多停滯無法前進的障礙,但是可別因此氣餒,更別以為別人會停下腳步等著您追上!讀者們如果還有印象,去年我們曾經專文介紹好萊塢巨星安潔莉娜裘莉先作了乳癌的基因檢測後再採用預防性雙側乳房切除手術,以大幅降低日後罹患乳癌的風險。小小一個跟驗血一樣的過程竟然有這麼大的影響力,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發表,基因和我們生活各方面原來息息相關,並非只侷限於疾病或健康。筆者意識到基因醫學勢必會扮演更關鍵的角色,結合目前的其他檢查,可以帶給您更精確更完整的健康資訊,在新的一年將以系列專題做詳細介紹。這次就先以一些常見的問題做開始吧!

【基因】是什麼?

DNA 是我們每個人都帶有的遺傳密碼,是遺傳自父母親的先天特質,存在於我們身上的每一個細胞當中。 DNA 是由 A、T、C、G 四種遺傳物質(鹼基)所組成,其中 A 與 T 配對、 C 與 G 配對,兩兩互補而排列組合形成穩定的長鍊狀雙股螺旋結構。基因 (Gene) 則是座落在 DNA 雙股螺旋長鏈上的特定遺傳密碼片段,我們的 DNA 上有將近三萬組基因,它們就像是無形的開關,透過基因的啟動或關閉,微妙地控制著細胞與生理的運作。

若將我們的身體想像成一部電腦, DNA 密碼就如同電腦程式的二位原始碼(0 與1),而基因就是執行特定功能的電腦程式。 DNA 密碼(原始碼)的排列將影響基因(程式)的正常與否,也主宰了身體(電腦)將如何運作。

什麼是【基因檢測】?

經過基因體科學的分析與統計,目前已經能夠瞭解這些變異位點對於基因的影響,得知我們每一個人的先天基因體質,這就是所謂個人化基因檢測。

個人化基因檢測的應用非常廣泛,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 DNA 身份鑑定外,還包含了預防醫學、個人保健乃至於臨床用藥指標,實屬科學史上的重大革新,早在2008年美國時代雜誌就將個人化基因檢測評選為『全球最重要的發明』,更數度登上 Nature 和 Science 雜誌與封面專輯報導。

主要的基因檢測大致可分為下列三大類:

  1. 1.  基因篩檢:針對單一基因性遺傳罕見疾病,可在懷孕過程中診斷出胎兒是否罹患單一基因遺傳罕見疾病,如:苯丙酮尿症、鐮刀型貧血症、唐氏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與 X 染色體脆折症等。
  2. 2.  個人化基因檢測:除了單基因遺傳罕見疾病之外,大部份疾病是受到多個基因共同調控的『多基因疾病』。針對一系列特定單一核苷酸多型性(SNP) 基因位點進行分析,可以解讀常見重大疾病(如: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等)的罹病風險與個人基因體質(如:肥胖體質、肌膚體質、適藥性體質等),廣泛應用在預防醫學與個人化醫療服務。
  3. 3.  特定基因序列分析:針對癌症容易發生突變的基因做完整的序列分析,找出是否帶有突變位點。可讓受檢者得知是否為家族遺傳性癌症的帶因者,如:遺傳性乳癌與卵巢癌的 BRCA1/BRCA2 基因分析;亦能做為臨床預先評估標靶治療藥物的重要指標,最常見的 EGFR 和 KRAS 基因突變分析已被定為健保給付標肺癌與大腸直腸癌靶治療藥物的重要依據。

基因檢測和我的健康有什麼關係?

基因是決定我們先天體質上是否容易罹患疾病的其中一項重要因子,疾病的發生則是基因與外在環境和個人生活習慣交互影響產生的結果。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長法蘭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 形容基因與健康的危險關係:「基因將子彈上膛,而扣下板機的是外在生活環境」。基因檢測能幫助我們偵測出隱藏在基因組 DNA 當中的不定時炸彈,降低對於未知健康風險性的恐慌感,並為我們爭取更多的時間採取正確而有效的治療或預防措施。

早期的基因篩檢,主要是應用在像是苯丙酮尿症、鐮刀型貧血症、唐氏症… 等單一基因性遺傳疾病,但此類疾病大多屬於罕見疾病,好發率低於萬分之一,而且通常一出生就已帶有病變,無法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目前基因檢測的新主流則是針對較常見的『多基因疾病』,將基因檢測進一步應用到臨床的預防醫學與個人化醫療服務。

『多基因疾病』通常是由數個基因異常所共同導致產生,並非由單獨一個基因異常就可以決定疾病的發生。常見的重大與慢性疾病當中有90%以上屬於此類,如: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小兒氣喘、精神疾病、退化性疾病等,常常是幾個特殊基因發生變異,使人容易罹患疾病。

相較於一般的健康檢查,基因檢測有何不同?

活力女王KellyP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癌症基因診斷—由BRCA1/ BRCA2乳癌基因檢測談起 

原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蘇怡寧 (現任禾馨婦產科暨慧智臨床基因醫學實驗室-執行長)

 

癌症基因的檢測,在於及早發現病灶:

楔子:隨著分子生物醫學的進步,對於癌症的了解愈多,目前已發現許多癌症和基因之突變有關,因此如能及早偵測出可能基因之突變,就能夠有機會及早發現病灶,及時處理。

在後基因體時代的今天,已有愈來愈多的疾病被發現和遺傳因子有關。當人類的基因被解開時,意味著對疾病的診斷、預防及治療進入新紀元。特別是對癌症這類疾病而言,遺傳物質的差異對疾病的發生率、疾病的臨床過程、以及對不同治療的反應程度都將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目前診斷癌症主要是依據臨床徵候、身體檢查、血清腫瘤標記的檢測及一些精密儀器,但當腫瘤被發現時,多數患者可能已是癌症末期或癌細胞已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此種情況之下,病人存活率並不高。因此,如何早期發現以提高存活率,乃是一重要之課題。隨著分子生物醫學的進步,對於癌症的了解愈多,目前已發現許多癌症和基因之突變有關,因此如能及早偵測出可能基因之突變,就能夠有機會及早發現病灶,及時處理。

何謂乳癌基因? 乳癌基因BRCA1與BRCA2的風險又是甚麼?

舉例來說,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侵入性癌症,終其一生得到乳癌的風險是八分之一,約有 10-15% 的乳癌是家族遺傳性,而 3-8% 的患者是肇因於BRCA1與BRCA2基因突變。這兩個基因主要與細胞增生的調控相關,這些家族性乳癌患者約半數在 40 歲前就發現罹患乳癌,相較一般女性在四十歲前罹患乳癌之機率只有 5%,這些家族性乳癌患者罹患乳癌之平均年齡比一般婦女提早約十年。根據歐美國家之統計,在一般族群裡,兩百人中約有一人帶有 BRCA1 或 BRCA2 基因之突變,而在具有家族性或早發性乳癌之族群中,BRCA1 或 BRCA2 基因之突變發生率,更高達 30%~50% 不等。女性如具有 BRCA1 基因之突變,有 80% 在70歲前會罹患乳癌,63% 在 70歲前會罹患卵巢癌;如具有 BRCA2 基因之突變,有 80% 在 70歲前會罹患乳癌,男性有 5%在 70歲前會罹患乳癌。有鑑於此,乳癌 BRCA1/BRCA2基因檢驗確有其必要性。

哪些人需要做乳癌基因?

BRCA1 或 BRCA2基因的突變皆為自體顯性遺傳,在家族性乳癌/卵巢癌症候群中,一旦 BRCA1或BRCA2基因產生突變,其家族子代中所有成員皆有 50%之機會帶有此突變基因。在這些家族中,乳癌會不斷侵襲這些家族的家屬,像母親、姐妹、女兒、祖母或姨媽等(男性也會發生)。同時,這些家族罹患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的比例也相對地提高。所以,一旦有下列情況時,代表其所罹患癌症極有可能與BRCA1及BRCA2之基因突變有關連,屬於高危險群,強烈建議必須接受乳癌 BRCA1/BRCA2 基因檢驗:(1)二等親內同一人先後罹患乳癌及卵巢癌,(2)家族中有二個或二個以上一等親的家族成員罹患乳癌,其中一人在50歲前發病,(3)家族中有男性罹患乳癌,(4)三個以上的一等親被診斷為乳癌患者,(5)一等親和二等親中有人罹患乳癌有人罹患卵巢癌,(6) 一等親罹患雙側乳癌,(7)二等親以內有兩個以上罹患卵巢癌。

BRCA1與BRCA2是如何產生基因突變?

在 BRCA1 及 BRCA2 之基因檢驗中,由於 BRCA1 及 BRCA2 之基因突變絕大部分不是大段基因的缺失,而是少數幾個或單一核苷酸的突變所引起的,而且不同家族中之突變點皆不相同,目前世界上已發現至少發現超過八百種以上不同之突變點。針對此類基因突變檢測,DNA序列分析乃是最基本且是最重要的,但是其高昂之費用使得此項基因檢驗無法普及,只能停留在研究階段而無法提供於臨床服務。因此,如何能快速偵測出序列中微小之變異,乃變得極為關鍵。在台灣,臺大醫院基因醫學部直至目前,已率先於亞洲地區推出此項 BRCA1 及 BRCA2 之基因檢驗服務,並成功地在一百零四個台灣本土具家族性乳癌病史之家族中,正確檢驗出二十五個不同種類之突變點,分別屬於 BRCA1 及 BRCA2 之突變,而新發現之突變點,仍正隨著檢驗工作之不斷進行而增加。

乳癌高風險群,檢測出BRCA1與BRCA2後,又該如何預防?我應該做預防性切除乳房或卵巢嗎?

對於 BRCA1 及 BRCA2 基因而言,由於不論 BRCA1 或 BRCA2 基因皆為自體顯性遺傳,因此,有家族性乳癌病史之患者建議接受基因檢測,釐清是否具有 BRCA1 或 BRCA2 的基因突變。如果家族中罹患乳癌的患者的確帶有突變基因,則家族成員皆可以透過基因診斷比對突變點位以找出罹患乳癌的高危險群,這些帶有突變基因但尚未發生乳癌的家族成員在滿25歲以後應該每六個月與進行乳房檢查,每年接受乳房攝影甚至核磁共振掃描,30歲以後每六個月檢測血清卵巢癌腫瘤指標 CA-125以及陰道超音波檢查。除此之外,更可以考慮接受預防性兩側乳房切除術或預防性兩側卵巢切除術以降低乳癌及卵巢癌發生之機率。在停經前的婦女進行預防性乳房切除會降低90%發生賀爾蒙受體陽性的乳癌,而在40歲前接受預防性卵巢切除者,可以降低50%罹患乳癌的風險;如果未帶因,則其罹患乳癌的機率幾乎跟常人一樣,可讓受檢者稍微遠離乳癌的陰影。另外,對於已罹患乳癌的患者,尤其是40歲以前發病的早發性乳癌患者,也應考慮接受基因檢測,了解未來乳癌復發或併發卵巢癌的可能性,以提供作為治療之參考。

乳癌基因與標靶藥物HER2基因又有何相關? 

活力女王KellyP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寧可得到的是癌症!林書煒:「如果我們早一點知道,會不會有所改變?」

http://www.storm.mg/lifestyle/44658  引用風傳媒

 林書煒.png  

林書煒(取自林書煒臉書)

 

「原來我們浪費這麼多的時間!」想起來,當年也曾經有過「我有點不對勁」的感覺,但是因為了解不足,錯失了把握家人更緊密相處的機會....

由茱莉安•摩爾(Julianne Moore)主演的美國電影《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劇情一位事業家庭有成的教授,正值人生高峰,卻被診斷出罹患早發性的阿滋海默症,也就是大眾一般常說的失智症,健康節目主持人林書煒的媽媽也是早發性失智症病患,「原來我們浪費這麼多的時間!」看完《我想念我自己》這部早發性失智症患者自傳式電影後,有特別深的感觸⋯⋯

不了解失智症  錯失與家人相處機會

林書煒說,電影的女主角有自覺,所以她去看了醫師,想起來,林媽媽當年自己也曾經有過「我有點不對勁」的感覺,但是因為對失智症的了解不足,媽媽自己沒察覺,家人也沒有注意,錯失了把握家人更緊密相處的機會。林書煒說,她知道這部電影很久,一直在想「要不要看」,正因為自己最親愛的媽媽本身就是病患,很怕觸景傷情,但是又很想去了解內容,因為無論是她自己的經驗,或是過去參考的書籍,都是從病患家屬的角度去看失智症,這部片是第一次從病患的角度了解失智症對患者的衝擊性。

 

林書煒後來擔任醫療健康相關節目的主持人,特意多加了解失智症的相關問題,她常常想:「如果我們早一點知道,會不會有所改變?」看完《我想念我自己》這部片後,由於女主角跟林媽媽一樣都是早發性的失智,所以令林書煒重新省視,回想起媽媽發病前幾年的狀況,其實林媽媽在發病前幾年就已經有很大的改變。包括本來每個月都由媽媽匯款給奶奶,她突然說不想做,改請家人做,甚至也不接電話,有一次不管是手機或是家裡的電話都找不到她,後來發現媽媽在家裡,問她為什麼不接電話,她只說「不想接!」林書煒說,想起來媽媽那時候已經無法處置比較複雜的事情了。

20150324-032924_U1773_M48896_226f.jpg   

人人都是失智症的候選人,提早發現更能有助控制病情。

媽媽是老師怎會失智?走失後才肯面對

當時林書煒的媽媽只有50多歲,因為她很早就退休了,當時大家都以為她是因為太早退休生活失去重心,當時林媽媽常常說覺得自己「怪怪的」,天天抱怨長骨刺,這裡痛那裡痛,所以起初家人都以為媽媽是憂鬱症,後來醫師懷疑林媽媽可能是失智症,但是因為林媽媽太年輕,全家人都不肯接受,後來林媽媽走失,全家人終於面對事實,但林媽媽此時已經是中度失智,記憶力只剩下10%了。「媽媽是國中老師耶!怎麼可能會失智?」這種想法經常在腦中縈繞,林書煒說,《我想念我自己》的女主角是大學教授,女主角的經驗分享,相信應該讓許多人釋懷:不管你是王公貴族或是販夫走卒,人人都可能會是失智症的候選人。林書煒說,好希望這部戲能讓更多人了解失智症這個疾病,人人都能去提早發現,希望大家不要像他們家一樣,失去許多機會,她好希望能像女主角這樣,有機會去把握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她就可以多幾次帶媽媽去她想去的地方,在媽媽清醒的時間全家人能多相聚,因為現在,林媽媽大多的時間都不記得任何人,需要24小時有人陪伴,而且因為林媽媽是額葉型失智,容易語言喪失,必須有人刺激她的言語學習,所以不能請外勞,必須請台灣看護媽媽,光是看護費用,就比一般人多付出2~3倍的費用。

活力女王KellyP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