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活力女王-白錦蘭KellyPai 電話0975-935190 email:apex.kelly@gmail.com 全方位健康管理諮詢服務:健康檢查、基因檢測、體重管理、抗老化細胞檢測

目前分類:基因檢測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基因大解密~~基因檢測簡單問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也許環顧我們身處的現實,仍舊有許多停滯無法前進的障礙,但是可別因此氣餒,更別以為別人會停下腳步等著您追上!讀者們如果還有印象,去年我們曾經專文介紹好萊塢巨星安潔莉娜裘莉先作了乳癌的基因檢測後再採用預防性雙側乳房切除手術,以大幅降低日後罹患乳癌的風險。小小一個跟驗血一樣的過程竟然有這麼大的影響力,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發表,基因和我們生活各方面原來息息相關,並非只侷限於疾病或健康。筆者意識到基因醫學勢必會扮演更關鍵的角色,結合目前的其他檢查,可以帶給您更精確更完整的健康資訊,在新的一年將以系列專題做詳細介紹。這次就先以一些常見的問題做開始吧!

【基因】是什麼?

DNA 是我們每個人都帶有的遺傳密碼,是遺傳自父母親的先天特質,存在於我們身上的每一個細胞當中。 DNA 是由 A、T、C、G 四種遺傳物質(鹼基)所組成,其中 A 與 T 配對、 C 與 G 配對,兩兩互補而排列組合形成穩定的長鍊狀雙股螺旋結構。基因 (Gene) 則是座落在 DNA 雙股螺旋長鏈上的特定遺傳密碼片段,我們的 DNA 上有將近三萬組基因,它們就像是無形的開關,透過基因的啟動或關閉,微妙地控制著細胞與生理的運作。

若將我們的身體想像成一部電腦, DNA 密碼就如同電腦程式的二位原始碼(0 與1),而基因就是執行特定功能的電腦程式。 DNA 密碼(原始碼)的排列將影響基因(程式)的正常與否,也主宰了身體(電腦)將如何運作。

什麼是【基因檢測】?

經過基因體科學的分析與統計,目前已經能夠瞭解這些變異位點對於基因的影響,得知我們每一個人的先天基因體質,這就是所謂個人化基因檢測。

個人化基因檢測的應用非常廣泛,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 DNA 身份鑑定外,還包含了預防醫學、個人保健乃至於臨床用藥指標,實屬科學史上的重大革新,早在2008年美國時代雜誌就將個人化基因檢測評選為『全球最重要的發明』,更數度登上 Nature 和 Science 雜誌與封面專輯報導。

主要的基因檢測大致可分為下列三大類:

  1. 1.  基因篩檢:針對單一基因性遺傳罕見疾病,可在懷孕過程中診斷出胎兒是否罹患單一基因遺傳罕見疾病,如:苯丙酮尿症、鐮刀型貧血症、唐氏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與 X 染色體脆折症等。
  2. 2.  個人化基因檢測:除了單基因遺傳罕見疾病之外,大部份疾病是受到多個基因共同調控的『多基因疾病』。針對一系列特定單一核苷酸多型性(SNP) 基因位點進行分析,可以解讀常見重大疾病(如: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等)的罹病風險與個人基因體質(如:肥胖體質、肌膚體質、適藥性體質等),廣泛應用在預防醫學與個人化醫療服務。
  3. 3.  特定基因序列分析:針對癌症容易發生突變的基因做完整的序列分析,找出是否帶有突變位點。可讓受檢者得知是否為家族遺傳性癌症的帶因者,如:遺傳性乳癌與卵巢癌的 BRCA1/BRCA2 基因分析;亦能做為臨床預先評估標靶治療藥物的重要指標,最常見的 EGFR 和 KRAS 基因突變分析已被定為健保給付標肺癌與大腸直腸癌靶治療藥物的重要依據。

基因檢測和我的健康有什麼關係?

基因是決定我們先天體質上是否容易罹患疾病的其中一項重要因子,疾病的發生則是基因與外在環境和個人生活習慣交互影響產生的結果。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長法蘭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 形容基因與健康的危險關係:「基因將子彈上膛,而扣下板機的是外在生活環境」。基因檢測能幫助我們偵測出隱藏在基因組 DNA 當中的不定時炸彈,降低對於未知健康風險性的恐慌感,並為我們爭取更多的時間採取正確而有效的治療或預防措施。

早期的基因篩檢,主要是應用在像是苯丙酮尿症、鐮刀型貧血症、唐氏症… 等單一基因性遺傳疾病,但此類疾病大多屬於罕見疾病,好發率低於萬分之一,而且通常一出生就已帶有病變,無法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目前基因檢測的新主流則是針對較常見的『多基因疾病』,將基因檢測進一步應用到臨床的預防醫學與個人化醫療服務。

『多基因疾病』通常是由數個基因異常所共同導致產生,並非由單獨一個基因異常就可以決定疾病的發生。常見的重大與慢性疾病當中有90%以上屬於此類,如: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小兒氣喘、精神疾病、退化性疾病等,常常是幾個特殊基因發生變異,使人容易罹患疾病。

相較於一般的健康檢查,基因檢測有何不同?

活力女王KellyP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癌症基因診斷—由BRCA1/ BRCA2乳癌基因檢測談起 

原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蘇怡寧 (現任禾馨婦產科暨慧智臨床基因醫學實驗室-執行長)

 

癌症基因的檢測,在於及早發現病灶:

楔子:隨著分子生物醫學的進步,對於癌症的了解愈多,目前已發現許多癌症和基因之突變有關,因此如能及早偵測出可能基因之突變,就能夠有機會及早發現病灶,及時處理。

在後基因體時代的今天,已有愈來愈多的疾病被發現和遺傳因子有關。當人類的基因被解開時,意味著對疾病的診斷、預防及治療進入新紀元。特別是對癌症這類疾病而言,遺傳物質的差異對疾病的發生率、疾病的臨床過程、以及對不同治療的反應程度都將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目前診斷癌症主要是依據臨床徵候、身體檢查、血清腫瘤標記的檢測及一些精密儀器,但當腫瘤被發現時,多數患者可能已是癌症末期或癌細胞已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此種情況之下,病人存活率並不高。因此,如何早期發現以提高存活率,乃是一重要之課題。隨著分子生物醫學的進步,對於癌症的了解愈多,目前已發現許多癌症和基因之突變有關,因此如能及早偵測出可能基因之突變,就能夠有機會及早發現病灶,及時處理。

何謂乳癌基因? 乳癌基因BRCA1與BRCA2的風險又是甚麼?

舉例來說,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侵入性癌症,終其一生得到乳癌的風險是八分之一,約有 10-15% 的乳癌是家族遺傳性,而 3-8% 的患者是肇因於BRCA1與BRCA2基因突變。這兩個基因主要與細胞增生的調控相關,這些家族性乳癌患者約半數在 40 歲前就發現罹患乳癌,相較一般女性在四十歲前罹患乳癌之機率只有 5%,這些家族性乳癌患者罹患乳癌之平均年齡比一般婦女提早約十年。根據歐美國家之統計,在一般族群裡,兩百人中約有一人帶有 BRCA1 或 BRCA2 基因之突變,而在具有家族性或早發性乳癌之族群中,BRCA1 或 BRCA2 基因之突變發生率,更高達 30%~50% 不等。女性如具有 BRCA1 基因之突變,有 80% 在70歲前會罹患乳癌,63% 在 70歲前會罹患卵巢癌;如具有 BRCA2 基因之突變,有 80% 在 70歲前會罹患乳癌,男性有 5%在 70歲前會罹患乳癌。有鑑於此,乳癌 BRCA1/BRCA2基因檢驗確有其必要性。

哪些人需要做乳癌基因?

BRCA1 或 BRCA2基因的突變皆為自體顯性遺傳,在家族性乳癌/卵巢癌症候群中,一旦 BRCA1或BRCA2基因產生突變,其家族子代中所有成員皆有 50%之機會帶有此突變基因。在這些家族中,乳癌會不斷侵襲這些家族的家屬,像母親、姐妹、女兒、祖母或姨媽等(男性也會發生)。同時,這些家族罹患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的比例也相對地提高。所以,一旦有下列情況時,代表其所罹患癌症極有可能與BRCA1及BRCA2之基因突變有關連,屬於高危險群,強烈建議必須接受乳癌 BRCA1/BRCA2 基因檢驗:(1)二等親內同一人先後罹患乳癌及卵巢癌,(2)家族中有二個或二個以上一等親的家族成員罹患乳癌,其中一人在50歲前發病,(3)家族中有男性罹患乳癌,(4)三個以上的一等親被診斷為乳癌患者,(5)一等親和二等親中有人罹患乳癌有人罹患卵巢癌,(6) 一等親罹患雙側乳癌,(7)二等親以內有兩個以上罹患卵巢癌。

BRCA1與BRCA2是如何產生基因突變?

在 BRCA1 及 BRCA2 之基因檢驗中,由於 BRCA1 及 BRCA2 之基因突變絕大部分不是大段基因的缺失,而是少數幾個或單一核苷酸的突變所引起的,而且不同家族中之突變點皆不相同,目前世界上已發現至少發現超過八百種以上不同之突變點。針對此類基因突變檢測,DNA序列分析乃是最基本且是最重要的,但是其高昂之費用使得此項基因檢驗無法普及,只能停留在研究階段而無法提供於臨床服務。因此,如何能快速偵測出序列中微小之變異,乃變得極為關鍵。在台灣,臺大醫院基因醫學部直至目前,已率先於亞洲地區推出此項 BRCA1 及 BRCA2 之基因檢驗服務,並成功地在一百零四個台灣本土具家族性乳癌病史之家族中,正確檢驗出二十五個不同種類之突變點,分別屬於 BRCA1 及 BRCA2 之突變,而新發現之突變點,仍正隨著檢驗工作之不斷進行而增加。

乳癌高風險群,檢測出BRCA1與BRCA2後,又該如何預防?我應該做預防性切除乳房或卵巢嗎?

對於 BRCA1 及 BRCA2 基因而言,由於不論 BRCA1 或 BRCA2 基因皆為自體顯性遺傳,因此,有家族性乳癌病史之患者建議接受基因檢測,釐清是否具有 BRCA1 或 BRCA2 的基因突變。如果家族中罹患乳癌的患者的確帶有突變基因,則家族成員皆可以透過基因診斷比對突變點位以找出罹患乳癌的高危險群,這些帶有突變基因但尚未發生乳癌的家族成員在滿25歲以後應該每六個月與進行乳房檢查,每年接受乳房攝影甚至核磁共振掃描,30歲以後每六個月檢測血清卵巢癌腫瘤指標 CA-125以及陰道超音波檢查。除此之外,更可以考慮接受預防性兩側乳房切除術或預防性兩側卵巢切除術以降低乳癌及卵巢癌發生之機率。在停經前的婦女進行預防性乳房切除會降低90%發生賀爾蒙受體陽性的乳癌,而在40歲前接受預防性卵巢切除者,可以降低50%罹患乳癌的風險;如果未帶因,則其罹患乳癌的機率幾乎跟常人一樣,可讓受檢者稍微遠離乳癌的陰影。另外,對於已罹患乳癌的患者,尤其是40歲以前發病的早發性乳癌患者,也應考慮接受基因檢測,了解未來乳癌復發或併發卵巢癌的可能性,以提供作為治療之參考。

乳癌基因與標靶藥物HER2基因又有何相關? 

活力女王KellyP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寧可得到的是癌症!林書煒:「如果我們早一點知道,會不會有所改變?」

http://www.storm.mg/lifestyle/44658  引用風傳媒

 林書煒.png  

林書煒(取自林書煒臉書)

 

「原來我們浪費這麼多的時間!」想起來,當年也曾經有過「我有點不對勁」的感覺,但是因為了解不足,錯失了把握家人更緊密相處的機會....

由茱莉安•摩爾(Julianne Moore)主演的美國電影《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劇情一位事業家庭有成的教授,正值人生高峰,卻被診斷出罹患早發性的阿滋海默症,也就是大眾一般常說的失智症,健康節目主持人林書煒的媽媽也是早發性失智症病患,「原來我們浪費這麼多的時間!」看完《我想念我自己》這部早發性失智症患者自傳式電影後,有特別深的感觸⋯⋯

不了解失智症  錯失與家人相處機會

林書煒說,電影的女主角有自覺,所以她去看了醫師,想起來,林媽媽當年自己也曾經有過「我有點不對勁」的感覺,但是因為對失智症的了解不足,媽媽自己沒察覺,家人也沒有注意,錯失了把握家人更緊密相處的機會。林書煒說,她知道這部電影很久,一直在想「要不要看」,正因為自己最親愛的媽媽本身就是病患,很怕觸景傷情,但是又很想去了解內容,因為無論是她自己的經驗,或是過去參考的書籍,都是從病患家屬的角度去看失智症,這部片是第一次從病患的角度了解失智症對患者的衝擊性。

 

林書煒後來擔任醫療健康相關節目的主持人,特意多加了解失智症的相關問題,她常常想:「如果我們早一點知道,會不會有所改變?」看完《我想念我自己》這部片後,由於女主角跟林媽媽一樣都是早發性的失智,所以令林書煒重新省視,回想起媽媽發病前幾年的狀況,其實林媽媽在發病前幾年就已經有很大的改變。包括本來每個月都由媽媽匯款給奶奶,她突然說不想做,改請家人做,甚至也不接電話,有一次不管是手機或是家裡的電話都找不到她,後來發現媽媽在家裡,問她為什麼不接電話,她只說「不想接!」林書煒說,想起來媽媽那時候已經無法處置比較複雜的事情了。

20150324-032924_U1773_M48896_226f.jpg   

人人都是失智症的候選人,提早發現更能有助控制病情。

媽媽是老師怎會失智?走失後才肯面對

當時林書煒的媽媽只有50多歲,因為她很早就退休了,當時大家都以為她是因為太早退休生活失去重心,當時林媽媽常常說覺得自己「怪怪的」,天天抱怨長骨刺,這裡痛那裡痛,所以起初家人都以為媽媽是憂鬱症,後來醫師懷疑林媽媽可能是失智症,但是因為林媽媽太年輕,全家人都不肯接受,後來林媽媽走失,全家人終於面對事實,但林媽媽此時已經是中度失智,記憶力只剩下10%了。「媽媽是國中老師耶!怎麼可能會失智?」這種想法經常在腦中縈繞,林書煒說,《我想念我自己》的女主角是大學教授,女主角的經驗分享,相信應該讓許多人釋懷:不管你是王公貴族或是販夫走卒,人人都可能會是失智症的候選人。林書煒說,好希望這部戲能讓更多人了解失智症這個疾病,人人都能去提早發現,希望大家不要像他們家一樣,失去許多機會,她好希望能像女主角這樣,有機會去把握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她就可以多幾次帶媽媽去她想去的地方,在媽媽清醒的時間全家人能多相聚,因為現在,林媽媽大多的時間都不記得任何人,需要24小時有人陪伴,而且因為林媽媽是額葉型失智,容易語言喪失,必須有人刺激她的言語學習,所以不能請外勞,必須請台灣看護媽媽,光是看護費用,就比一般人多付出2~3倍的費用。

活力女王KellyP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y Gene Age 凍齡不老因子指數端粒檢測(1)My Gene Age 凍齡不老因子指數端粒檢測(2)  


活力女王KellyP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大醫院院長林炳文因癌病逝,享年61歲....不要把好東西留到特別的日子才用!!

圖片來源:blog.chihchih.net

 

成大醫院院長﹝林炳文﹞因癌症病逝,享年61歲。他的匆匆離世讓醫界感到驚訝,因為他仍算年輕又健康!!

林炳文是少數在任內過世的醫學中心級醫院院長,他原任成大副院長,3年前被選為院長,今年4月間連任,沒多久就發現罹癌。他本身是國內肝膽胰臟外科權威,發病後,一直堅持留在醫院內治療,院內對他的病情相當低調,9月原傳出治療效果相當不錯,已找不到癌細胞,沒想到10月卻復發。

林炳文台大醫學院畢業,一路伴隨成大醫院成長,擔任院長時,有許多雄心壯志,希望結合周邊醫院共同發展,他平日喜歡紅酒,被認為是歷任院長中最優雅的一位。

他多年前曾罹患攝護腺癌,治療後康復,今年4月間,他準備連任院長時,覺得疲累,後來在身上摸到淋巴結腫塊,檢驗證實罹癌,治療過程中,因為自己是醫師,一直對病情相當有信心。

生命真是脆弱,生死天註定無法違抗。即便是蘋果的﹝賈伯斯﹞,在病痛面前卻仍是無能為力!

多年前我的一位同學,他太太剛去世不久。他告訴我說:「我在整理太太的遺物時,發現一條絲質的圍巾,那是我們去紐約旅遊時,在一家名牌店買的。」

那是一條雅致、漂亮的名牌圍巾,高昂的價格標籤還掛在上面,他太太一直捨不得用,她想等一個特殊的日子才用。

講到這,他停住了,我也沒接話,好一會兒後他繼續說:「再也不要把好東西留到特別的日子才用,你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特別的日子。」

以後,每當想起這幾句話時,我常會把手邊的雜事放下,找一本小說,打開音響,躺在沙發上,抓住一些自己的時間。

我會從落地窗欣賞淡水河的景色,不去管玻璃上的灰塵,我會拉著家人到外面去吃飯。

生活應當是我們珍惜的一種經驗,而不是要苦撐過去的日子。

活力女王KellyP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個人化基因健康管理,慧智在公司成立時就已經正式定調我們的基因檢測在臨床上的運用,但比起新聞中炒得沸沸揚揚,基因檢測做613個點位,真的用於臨床上,我覺得不太夠也不太完整,也不夠全面化,但我知道基因檢測的趨勢正在形成當中,也真的會被大家越來越重視。 

但簡單說明慧智基因檢測與別人的不同:

疾病與癌症風險的預測:透過基因檢測了解您的遺傳性基因,了解基因才能介入健康管理模式,但健康管理重要在於健康促進,而健康促進的方法有很多種,運動、休閒、養生、營養,缺一不可,除了基因檢測也要養成做好健康檢查的習慣,兩者需相輔相成,才能真正促進健康與做好健康管理。 

如果您檢測的是遺傳性的基因風險的話,您一輩子做一次就夠,但完整的遺傳性基因慧智做到的是61個基因,138,876個點位,如果你掃得點位夠多,你才可以放心大膽的說,你一輩子做一次就夠,所以真正透過NGS技術去掃更多的點位,才是完整解決一輩子只做一次基因檢測的說法,如果不夠多,你還是有其風險。 

但現在大家都在說,食安危機有多嚴重阿!都是XX新惹得禍,然後這些危險因為跟遺傳有關嗎?這些是造成基因突變的結果,推估到遺傳性基因我想仍有其不夠完整。

因為~~~~~~

遺傳性的癌症基因:有10~20%的癌症來自於遺傳

自發性的癌症基因:有60-70%的癌症都可在體內找到基因「突變」或是「突變」基因 

所以自發性的突變原因很多,如環境、飲食(如塑化劑)、紫外線、環境賀爾蒙(農藥殘留毒素)、生活作息、不良習慣、壓力……等等會誘發癌症的原因。 

而這樣的基因檢測,慧智提供的是檢測自發性的癌症基因風險~~

透過NGS的技術去檢測體內的血液中是否有癌症的游離DNA,當你透過這樣的基因檢測結果,如果有反應,表示你體內的器官已經有癌症在形成,必須立即就醫,必須藉由正規的醫療去檢測癌症的大小,這時才能發現初期的癌症,而讓癌症的基因預測更加準確。 

1. 癌症的自發性突變基因檢測,我們慧智可以做到的有50個基因,2806個點位,可以掃到的癌症基因風險管理也還是比613個點位還要多得多。也是其他實驗室做不到的血液中的癌症游離DNA。 

而真正完整的全方位癌症管理必須要做到「遺傳性+自發性」,涵蓋31種常見癌症,檢測97個基因,解析225,567個點位。

癌症基因檢測:

A.    預防性:適用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

活力女王KellyP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