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舞蹈表演論
(30年前作為甘肅省歌舞團的年輕演員,筆者參加了大型民族舞劇《絲路花雨》的舞蹈編創並擔任主演,這部舞劇一經問世就在舞蹈界和觀眾中引起了強烈轟動,先後在國際國內巡演達到1500多場次,創下中國舞劇演出之最從2000年起,筆者開始在北京舞蹈學院開設、教授敦煌舞課,以過去復活敦煌壁畫舞姿的編演實踐和擔任《絲路花雨》主演英娘近500場次舞臺表演親歷為基礎,結合對敦煌舞蹈文化內涵和表演特性的研究,確定了教授敦煌舞蹈課的方式方法,一邊教學一邊編創教程,經過7年的不斷編創與修訂,形成了《敦煌舞訓練及表演教程》。這部教材已被評為200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一位舞蹈學家認為“藝術並非一定要用文字解釋,而且實際上正是為了解釋那些文字無能為力的東西,藝術才進入人類的經驗系統” (見[美]約翰•馬丁《舞蹈概論》緒論),對此我深以為然,特別是舞蹈藝術所具有的特質,最難以語言文字的媒介來表述。“即使語言中最好的文字、無論是口語還是發展成高度精確的科學術語,也無法傳達旋律、姿態、色彩與形狀”。我之所以願意用文字表述敦煌舞表演,只是因為作為一名舞蹈演員,我親歷了這種獨特的舞蹈藝術從古代壁畫回到現實、“從無到有”的創作過程,而且在國際國內舞臺有過8年的表演實踐,對這種舞蹈表演的特殊感受非常深刻。在我的舞蹈履歷中,既跳過民族民間舞蹈、中國古典舞蹈,還在北京舞蹈學院正規學習過四年的芭蕾舞,我體會到敦煌舞表演的確與其他舞蹈不同,敘述本人的獨特感受,是為了探究敦煌舞蹈的特殊性,這也許對敦煌舞蹈的美學和表演藝術具有意義。
1. 把握S型或8[麻花]型韻律,尋找特殊曲線的遊送感
敦煌壁畫舞姿提供了動感的提示,譬如身體前傾或後仰的方向,手臂和腿腳動作的劃線,頭頸和腰、胯的姿態,所連接形成的美感韻律和過去戲曲中誕生的中國古典舞的表演感覺不同。敦煌舞蹈特有的舞姿形態是S型的三道彎,它的表演味道也主要是把握好擰、曲、傾等動作中的S型動律,也就是說連貫動作呈現出S型曲線流動的韻律,才感到和壁畫舞姿一脈貫通,配合呼吸的起伏,富有了神韻,形成舞蹈動作鮮明的敦煌風格。表演中的感覺是讓頭頸、身腰、胯部和腿腳,常常去找到扭曲和彎弧、類似麻花的美感,頭頸收含,手臂與腰胯和腿腳動作的橫抻、移遊都要做到充分,從而形成身體呈三道彎式的流動表現,和三道彎的靜止造型自然銜接。和過去表演中國古典舞的感覺比較,我覺得一個是在劃圓的韻律感中擴張舒暢,一個是在扭曲的遊送感裡流露隱忍。“舞蹈的點、線不是孤立的運動,而是‘情’貫於其中的韻感律動”由此我想到,敦煌舞的韻律也許與敦煌出自佛教壁畫有關,透露著更多的深沉、虔敬,似向面對內心的獨白。
2.感悟慢動作要領:在高度彎曲傾斜中獲得穩定性支撐
由於跳敦煌舞時身體和動作常常處於高度傾斜和彎曲狀態,美感的流動曲線和動作的分寸感又很難以控制,因此我感到表演敦煌舞時把握住它的穩定性是一大難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不僅舞蹈風格味道體現不了,做到起碼的動作流暢、不出現閃失都不容易。
我的體會是在使用舞蹈技巧顯現敦煌舞蹈風格中一定要找到它的柔韌性和內在的穩定性體現,這個感覺是在“慢動作”中領悟和把控的。我始終認為慢動作控制要領,可以說是跳好敦煌舞的首要的要領。以我的感悟,敦煌舞蹈風格是強化柔韌與從容的,只有感受到它的慢動作中的穩定性,能夠駕馭和從容以對,才可能掌握風格特徵。如果學跳敦煌舞時不去細細體會,比較隨意、浮躁,也會讓這種感覺悄悄溜走,失之交臂,你的動作也許學得很快,技巧能力也很強,但跳出來的舞感卻很膚淺,無法把敦煌舞蹈美感凸顯出來,偏離敦煌風格。這條心得,我以為無論對表演快節奏和慢節奏的敦煌舞段落,都有同樣的意義。
因此,在不斷強化基本功訓練,提高肢體完成動作的控制能力同時,非常重要的環節是研究琢磨跳敦煌舞時的心理節奏和情緒起伏、呼吸氣息的沉浮調理,等等,高度掌握它們同舞蹈的協調性,在每一次勾腳出胯、抬腕壓掌、擰頸曲臂,旋轉蹲臥時,要做到心有定力的---慢,神有凝集的---慢,氣有從容的----慢,真正做到柔韌穩健,遊刃有餘。在我當年跳《絲路花雨》第一場“英娘賣藝”的大段獨舞中,舞段結束前用了24個單腿勾腳旁提旋轉,旋轉中雙臂彎傾的技巧動作,我完全追求用內心的控制力支配,旋轉中保持了優美的敦煌舞姿舞韻,無論徐緩還是快速,都能圓潤流暢,跌宕無痕。這一舞段,非常新穎,引起觀眾強烈反響和專家的認同。其實我心裡的感覺就是以自己總結出來的慢動作要領調控,力求在高度彎曲和傾斜的動作中找到穩定性支撐。
如果打個比方,強調表演敦煌舞的慢動作要領,就好像要學會用電影慢鏡頭表現的手法,它會幫助表演者成功地完成動作和技巧,強化內在的韻律感,因此而從容、自信,在表演中顯示出敦煌舞蹈獨特的藝術感染力。
3.體現內韻為上:以心靈掌控舞蹈的始終
用心跳舞對所有舞蹈都是重要的,對敦煌舞蹈的表演尤為重要。因為這種舞蹈的情感很潛在,很深含,很內斂。其中有些舞蹈具有很深的意境。因此在表演中不用心靈去感覺和支配肢體,只注意完成技巧和動作,可能就不會跳出情緒和感情,使舞蹈表現過於淺層化,那樣的敦煌舞表演一定蒼白而無血色的。
如何找到來自心靈的舞蹈感覺,我以為除了看壁畫,研習作品,反復用心去體會外,還要十分重視古代詩文、音樂和歷史的學習,使舞者的內心豐富起來,與這種舞蹈心靈有約,情感相通。因此舞蹈起來,就有發自內心很深的感情,首先感動自己。比如學跳敦煌舞蹈的舞綢時,舞蹈動作大量選用了壁畫中天宮伎樂的舞姿,浪漫而飄逸,其中蘊涵著深摯的佛教情緒,也表達了人間最美好的對理想天國的崇敬,體現美感超越現實苦難向自由彼岸航渡最為淋漓的延伸。舞者必須跳出心靈的感動才能實現舞與綢的神采。應該用心緒去傳遞“寂寞嫦娥舒廣袖”的內心獨白,感受自己就是一個天宮的伎樂。為心而舞,技巧和動作容易變得自然舒暢,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心靈的宣洩。
應該說敦煌舞是一種很文化的舞蹈,因此要求舞者具有文化和感情深度的心靈,微敏而深沉。
綜上所述,把握敦煌舞的內韻,要找到內斂“含與放”的情感起伏,以呼吸分寸調控高度扭曲、傾斜的動作,在遊送的“慢”感覺中獲得舞蹈體姿的穩定性支撐。舞者情緒虔敬而似面向心靈的“獨白”。
(節選自《藝術評論》2008年5月在此僅節選表演部分,編創和教學部分待續)
《北京舞蹈学院院报》:第132期:第02版
http://bda.cuepa.cn/show_more.php?tkey=&bkey=&doc_id=77516
公告版位
活力女王-白錦蘭KellyPai
電話0975-935190
email:apex.kelly@gmail.com
全方位健康管理諮詢服務:健康檢查、基因檢測、體重管理、抗老化細胞檢測
- Jan 09 Fri 2009 00:36
敦煌舞蹈表演論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